“检察官,我的伤残补助金拿到了,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不然我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11月15日,当事人郭师傅感谢的电话直接打给了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检察院的案件承办人张艺晨。通完电话后,她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办案组的同事们。
意外工伤,陷入维权困境
郭师傅是一名厨师,2021年6月,他与本地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派遣至江西省某地务工,每月工资5000元。2022年4月20日,郭师傅在工作中右手中指、无名指受伤,后经鉴定为十级伤残。
因这家公司一直没有为郭师傅缴纳社会保险,同时存在拖欠工资情况,郭师傅遂在派遣地提起仲裁。根据仲裁结果,这家劳务派遣公司需向郭师傅支付工资及伤残补助金13.5万元。但仲裁生效后该公司没有履行义务,无奈的郭师傅只得向公司注册所在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23年7月,法院立案受理后,经查询该公司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遂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缓解困难,给予司法救助
同年12月,郭师傅带着相关材料,来到南京市高淳区检察院申请民事执行监督,同时表达信访诉求。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该院副检察长陈秋菊接待了郭师傅。在全面听取其诉求、认真审查申请监督材料后发现,案件执行阶段,郭师傅并没有对法院的执行行为提出过执行异议,本案不符合检察机关执行监督受理条件。
通过进一步了解,郭师傅家住甘肃,系东乡族人。他的妻子常年患病在家,家里还有年迈的双亲和两名孩子需要照顾抚养,他的工作本来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现在失去了工作,又拿不到工资和伤残补助,一家六口仅靠2000多元的低保维持生活,让他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考虑到郭师傅家庭生活困难程度,根据相关规定,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给予了司法救助。
多份建议,堵住漏洞风险
本案中,劳务派遣公司没有及时为郭师傅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其工伤后无法及时获得工伤保险待遇补偿,这其中可能存在监督线索。于是,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及时将案件线索移送行政检察部门审查办理。
长期欠缴职工保险不是个例,郭师傅的遭遇也不是偶然。检察官进一步通过区人社、行政审批、税务等部门调取这家劳务公司的登记信息、税收缴纳情况和社保缴纳明细,确认该公司没有为郭师傅在内的多名职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职能部门也未及时对该情况进行监管。高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于经营主体违反登记管理相关规定,该公司变更注册地址后,未依法为其办理变更登记。
针对上述调查中发现的监管漏洞,今年3月26日,高淳检察院向区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别制发检察建议。目前相关单位已对辖区百余家劳务派遣单位展开执法检查活动和法律宣传,并将问题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督促辖区劳务派遣单位为千余名职工即时缴纳和补缴了社会保险。
协同履职,双方达成和解
在对案件开展调查的同时,检察官还积极推动民事执行和解工作,与执行法官保持协同配合,以调促解,向用工单位明确指出,不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通过释法说理,被执行人表示愿意克服公司经营困难,就给付伤残补助金与郭师傅迅速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郭师傅如期拿到了应有的伤残赔偿。也正如此,拿到伤残赔偿的郭师傅,没有忘了那些为他维权、给予关爱的检察官,所以第一时间拨出了感谢电话。